這次利用德鐵49歐元月票展開了德瑞邊境之旅!我們從斯圖加特出發,途經Rottweil和Villingen,最終在下午13:34準時抵達黑森林的美麗湖泊Titisee。這次旅行一定有老天保佑,這次德鐵完全準時,沒有出現誤點或等不到車的情況。
德鐵路線:
RE 87 (50185) / IC 185
To Singen(Hohentwiel)
From 10:27 Stuttgart Hbf, platform 2
To 11:42 Rottweil, platform 5
SWE RB42 (69728)
To Bräunlingen Bahnhof
From 11:49 Rottweil, platform 4
To 12:18 Villingen(Schwarzw), platform 3
S 10
To Freiburg(Breisgau) Hbf
From 12:37 Villingen(Schwarzw), platform 1
To 13:34 Titisee, platform 3
第一站:黑森林秘境:Titisee湖

黑森林中最具知名度的湖泊之一,Titisee擁有靜謐的湖水與翠綠的山景,是德國人心目中的度假勝地。湖畔小鎮擁有德國傳統的木製建築和當地特色餐廳,在此品嘗黑森林蛋糕和當地香腸,體驗純正德式生活。蒂蒂湖比較偏向觀光湖,在當地吃了好吃的烤香腸跟炒馬鈴薯🥔。

當時在湖邊閒逛時,偶然聞到香氣撲鼻的日本料理。走進餐廳一看,竟是炒馬鈴薯。當天我們在這裡享用了烤香腸和炒馬鈴薯片,價格竟然只要4.5歐和6歐,出乎意料的實惠!欣賞完湖景後,我們搭乘7300公車前往更為隱密的Feldsee湖。
第二站:自然奇觀:Feldsee湖
距離Titisee不遠的Feldsee湖,是黑森林中一個隱藏的寶石。湖泊位於山谷間,四周環繞著森林,湖水清澈見底,空氣清新怡人。這裡遠離塵囂,特別適合喜歡徒步的旅行者。

這個是從titisee坐7300往山上走。沿著森林小徑徒步到湖邊,往返路程約需1小時。若想節省時間,回程可以選擇較短的捷徑,大約需20分鐘。

晚上我們入住了預訂的Wood & Stone Lodge 1,這間民宿距火車站不遠,2人1晚63歐。(Booking住宿:Wood & Stone Lodge 1)

Day2: 巴塞爾basel
第二天一大早就乘坐RB27前往巴塞爾。距離德瑞邊境僅需不到1小時的車程,巴塞爾是瑞士的文化與藝術中心。這座城市保留了中世紀風貌,擁有瑞士國家美術館和眾多獨特的建築。剛好當天遇到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天,可以免費前往國立美術館,館藏收藏許多畢卡索、梵谷、蒙德里安、莫內等名家大作。
德鐵路線
Donaueschingen Aufen → Basel, Bahnhof SBB
03.11.2024
SWE RB42 (69718)
To Bräunlingen Bahnhof
From 7:33 Donaueschingen Aufen, platform 1
To 7:44 Hüfingen Mitte, platform 2
S 10 / S 10
To Freiburg(Breisgau) Hbf
From 7:51 Hüfingen Mitte, platform 2
To 9:24 Freiburg(Breisgau) Hbf, platform 7
RB 27 (17079)
To Basel Bad Bf
From 9:42 Freiburg(Breisgau) Hbf, platform 2
To 10:43 Basel Bad Bf, platform 5
巴塞爾大教堂(Basler Münster)

巴塞爾大教堂是巴塞爾最具代表性的哥德式建築之一,位於萊茵河的高地上,俯瞰著整個城市。大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1019年,當時由羅馬皇帝亨利二世所建,然而教堂於1356年因巴塞爾大地震受損,之後進行了長達150年的重建,形成現今所見的哥德與羅馬式混合風格。
巴塞爾大教堂最早的建設可以追溯到9世紀,由當時的巴塞爾主教阿德拉爾德發起修建,作為羅馬天主教的教堂。該建築於1019年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下令重新建造,並由巴塞爾主教布克哈德祝聖,以紀念聖瑪麗亞和聖文森特。這座教堂最初是羅馬式風格,採用了厚重的牆壁和簡約的圓拱門,風格沉穩而莊嚴。
1356年,巴塞爾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地震,對巴塞爾大教堂造成嚴重破壞,原有的羅馬式結構大部分被毀。隨後的重建工作持續了大約150年,期間教堂開始採用哥特式建築風格,增添了飛扶壁、尖拱窗和雕刻精美的立面。巴塞爾大教堂在這一時期被重新定義為一座哥特式建築,兩座塔樓也逐步完工,其中北塔名為聖馬丁塔(St. Martin),而南塔則稱為聖喬治塔(St. George)。
1529年,巴塞爾加入宗教改革,成為新教的重要中心之一。巴塞爾大教堂被改為新教教堂,內部的宗教裝飾和祭壇被拆除,許多宗教藝術品和雕像也在這一時期被清理。教堂因此由天主教轉變為新教教堂,並持續成為新教徒聚會與禮拜的場所。這一變革對教堂的內部設計和氛圍產生了深遠影響,許多裝飾變得更加簡樸,但也保留了其核心建築特色。
屋頂瓦片:其色彩鮮艷的幾何圖案屋頂成為巴塞爾的象徵之一,讓它在不同季節都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。
巴塞爾市政廳(Rathaus Basel)

巴塞爾市政廳位於巴塞爾的心臟地帶——市集廣場。始建於1504年至1514年之間,巴塞爾市政廳的紅色砂岩建築風格與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融合,並且融合了瑞士特色。建築內部的壁畫和雕塑主要由巴塞爾當地著名藝術家繪製,意在表現巴塞爾市的歷史、文化和瑞士的各大州象徵。
市政廳最大的亮點是其獨特的紅色外牆,並裝飾著華麗的壁畫和圖案。這些壁畫描繪了歷史故事、宗教場景和中世紀的生活。其塔樓上方刻有巴塞爾市徽,象徵著城市的獨立地位。
- 彩色壁畫:壁畫由巴塞爾藝術家Hans Bock繪製,代表了不同州和巴塞爾的歷史故事,其中不少壁畫也有對政治現象的批判。
- 象徵中立的市政廳:巴塞爾市政廳在歷史上因其位於瑞士邊境而擁有重要的外交角色,成為了瑞士中立精神的象徵之一。
- 司法與和解之地:由於瑞士歷史上的中立性,市政廳曾多次用於各國間的談判與調解,包括一次世紀性對話——法國和普魯士在1871年簽訂的《法蘭克福和約》談判。
巴塞爾美術館(Kunstmuseum Basel)
巴塞爾美術館擁有瑞士最古老、最珍貴的藝術收藏,其歷史可追溯至1661年,是歐洲最早的公共美術館之一。館藏起源於巴塞爾市民們購買的殘存的家族收藏。該美術館從1970年代開始擴建,至今已經擴展至數個建築區域,且每個區域有不同的藝術主題。
美術館館藏涵蓋從15世紀至20世紀的眾多作品,囊括畢加索、梵高、馬蒂斯、雷諾阿等藝術大師的畫作。其中還收藏了荷蘭黃金時期的作品和當代抽象藝術,並且展示了瑞士本土藝術家的創作。


- 畢加索的捐贈:1967年,巴塞爾市民在公投中決定購買兩幅畢加索的畫作,畢加索深受感動,隨後捐贈了數幅作品給巴塞爾市,這段故事成為巴塞爾藝術愛好者的驕傲。
- 每月免費參觀日:巴塞爾美術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天開放免費參觀,這一傳統吸引了眾多遊客和當地市民來此欣賞藝術作品。
- 畢加索與巴塞爾的友誼:巴塞爾美術館的畢加索作品收藏在全球名列前茅,畫家本人也曾訪問美術館,並曾表示巴塞爾是他最喜愛的城市之一。